作者:海藍博士
ISBN:9787559628961
單價:59.9
出版年月:2019-02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幣制:CNY
圖書分類:社會科學
分類號: B821-49
語種:中文
頁數:1
卷次:Ⅲ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讀者對象:本書適用于大眾讀者
叢書:紫圖書庫
評分:4.3
(本館/總:0/3人薦購)
第一堂課 如何控制住你的壞脾氣——剝洋蔥法
一、關于負面情緒,你最想解決哪一種
你的壞脾氣是否說來就來呢
人的脾氣真的是無法控制的嗎
二、不認清發脾氣的三大誤區,就會不斷受傷
誤區一:我控制不住自己,必須發泄
誤區二:是別人惹我生氣的,不是我的錯
誤區三:發脾氣不是什么大事情
三、如何改正壞脾氣——剝洋蔥法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只有失控的情緒才是不好的
身體層——安撫情緒
感受層——探索情緒
思維層——轉換情緒
行為層——核對情緒
四、實操練習:
剝洋蔥情緒梳理法,一用就靈
總結:發脾氣不是小事,是關乎幸福、生死的大事
延伸閱讀:學會跟負面情緒做朋友
為什么我們這么容易有情緒,而且還是負面的
情緒失控對于親密關系傷害有多大
負面情緒就一定是壞事嗎
當不良情緒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應對情緒的操作表格
第二堂課 什么是最適合你的工作——價值驅動法
一、你是否患有“職業倦怠綜合征”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職業倦怠綜合征”
職業倦怠主要有哪些表現
二、什么原因導致你職業倦怠
追名——好面子
逐利——沒有安全感
聽人擺布——沒有目標,混沌茫然
三、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能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事——擺脫職業倦怠的心理學模型
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可以說,每天都是假期
價值驅動模型——喜歡、擅長和價值
四、如何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
喜歡的,還要擅長才行
擅長的,也要喜歡才行
我知道自己喜歡和擅長什么,但我有生存壓力,無法實現,怎么辦
五、實操練習:在工作中如何實現真正的價值
問問自己,你喜歡做的、能夠做的、正在做的,是不是一回事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你最喜歡的十件事有哪些
再想想,從小到大你特別擅長的十件事有哪些
從這十件事中發現共同的技能和特質
定位行業,匹配能力
如果在目標工作中不能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那就先從一個邊緣的工作開始做起
學會“價值驅動法”,在職場就能一帆風順——“職業倦怠綜合征”修復后的情景再現
總結:所有的選擇都有代價,
放棄其實是一種能力
延伸閱讀:有方向,在路上,何其幸?!o你職業規劃的六點建議
希望事情一定要按你規劃的那樣發展,這本身可能就是個問題
當我們無法看到長遠的未來時,就選擇內心更喜歡的——第一次人生選擇,是考大學填志愿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的話,先確定不做自己不喜歡的——第二次人生選擇,是大學畢業工作
面前的活兒,不管是什么,都竭盡全力,貴人自然會來找你——第三次人生選擇,從職場菜鳥到頂級翻譯
想想未來30年你會是什么樣——第四次人生選擇,離開了“金飯碗”
真正的喜歡,不是看你可以得到什么,而是可以為它放棄什么——第五次人生選擇,放棄了外企高薪
突破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格局,
把關注點放在可以為他人做什么上面——第六次人生選擇,加入海藍幸福家
第三堂課 如何做出符合內心的選擇——指南針選擇法
一、你內心究竟想要什么?
你可以為之付出的努力是什么
二、未來職業發展和現實生活責任之間,
該如何選擇
真實案例——不知道怎么選
案例分析——如何確定選擇方向
三、一般人做選擇的時候,容易陷入哪四大誤區
誤區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誤區二:貌似利弊分析,實則主觀臆測
誤區三:做選擇時受情緒的影響,不夠理性
誤區四:過分自信,自以為是
四、實操練習:“指南針選擇法”幫你做出
符合內心期待的選擇
指南針法自測
如果你有一個確定的心愿,就一定有一條可以到達的路——無法選擇怎么辦
給自己修一條新大腦回路——對做出的選擇感到后悔怎么辦
總結: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延伸閱讀:指南針選擇法的應用指導
第一步,你究竟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第二步,哪個選擇讓你靠近目標,哪個選擇讓你遠離目標
第三步,你可能遇到的困難、挑戰和障礙是什么
第四步,你愿意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第五步,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如果出現,你打算怎么辦
第四堂課 如何緩解你的社交壓力——自我陪練法
一、人類最害怕的事情中
排在第一的是面對公眾講話
任何人都可能會有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深
社交焦慮的形成有前戀人造成創傷的原因
社交焦慮的形成有原生家庭的原因
如何打破社交焦慮背后的恐懼模式
二、實操練習:
自助緩解社交焦慮——自我陪練法
如何在事前緩解社交焦慮——預演與思考
如何在事中緩解社交焦慮——即時自我關懷
如何在事后緩解社交焦慮——靜觀與總結
總結:說讓關系靠近的話,做讓關系靠近的事,利人利己才是硬道理
延伸閱讀:愿你善待自己——
《不完美才美(Ⅲ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必修課)》是海藍博士《不完美,才美》系列第三部人生哲學作品。 12堂情緒梳理課,是海藍博士在網上做了一個調研——最影響你的情緒,最常見困擾的問題,從中選了TOP 12。在書中,海藍博士與案例分享人共同尋找負面情緒的根源,探索科學、合理、有效、落地的解決方案。每一個案例都是真實的,總有一款適合你,總有一個觸角能觸動你,能夠對你有啟發。而一個人真正的改變,就是始于被感動、被觸動的那一刻。 這是一本能從頭到尾打動人的書。
海藍博士,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后,美國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心理學碩士 中國抗挫力訓練總設計師,心理創傷治療與壓力管理專家,“靜觀自我關懷”全球中國師資培訓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和高級顧問20余年醫學領域科研和工作經驗,15年身心健康領域工作經驗,具有深厚的科學基礎和學術背景,同時兼具豐富的臨床咨詢和團體培訓經驗,是一位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身心健康專家。 在美期間,作為美國心理機構Centerstone的移民與難民部主任,為來自世界32個國家的移民和難民提供危機干預和創傷治療,其負責的項目獲得2005年度田納西州心理健康杰出項目獎。 2008年汶川地震后,駐扎災區服務三年,帶領團隊為40多所學校的幾萬師生進行危機干預、創傷治療、壓力管理、青少年抗挫力等培訓和服務。由其擔任總督導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心靈守望計劃”被評為“中華慈善獎具有影響力慈善項目”,該項目獲得胡錦濤主席親自頒獎。 2011年至今,在全球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現代身心醫學的新理論和實踐基礎上,開創性的將Mindfulness(靜觀)、MSC(靜觀自我關懷)、PE(延長暴露療法)、Anxiety and OCD(焦慮與強迫癥暴露療法)、Resilience(抗挫力)等世界先進的科學方法與中國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一套幸福力同伴教育體系,提高人的內在動力、情緒管理技能和幸福力。 2012年應陽光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著名媒體人楊瀾女士的邀請,擔任天下女人幸福力課程首席專家導師,先后影響40多萬人成長和改變。 2015年5月,創立“海藍幸福家”,致力于幫助中國四億家庭提升幸福感,通過梳理和提升與己關系、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將寧靜和諧帶入每一個家庭。
不學會處理情緒,既不能善待自己,也不能善待他人 ,更不會好好活在當下 成功不等于功名利祿 古往今來,很多人認為有了功名利祿,才算成功,才 能幸?!,F在有這種想法的人仍然非常多。當然,這種說 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不算錯。 但是,我認為這種認知是有偏差的。 比如人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 無涯苦作舟”“先苦后甜”……對這些名言、俗語的盲目 推崇,讓我們的思想陷入了一個長期誤區——想成功就應 該一直吃苦。換言之,吃了苦就能成功,如果沒成功,那 就是吃的苦還不夠。 所以許多人也都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奉為 成功信條。大家苦苦地奮斗著,就是為了等著某個好日子 的出現,等著預期的曙光照亮眼前。但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許多人苦熬了幾年乃至幾十年后,所謂的好日子仍舊沒 有出現;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在苦熬的這些年里甚至連命 都熬沒了。還有的人終于苦盡甘來(比如公司上市了,成 名了),卻發現內心非??仗?,并沒有感到預期的幸福。 其實,我們所謂的功名利祿,得到后到底能給人帶來 多少幸福和快樂呢?現在更多科學研究發現,物質財富和 地位上的成功,并不是讓人長期幸福的源泉。簡單點兒說 ,即便獲得了功名利祿又怎么樣?衣食無憂,衣錦還鄉, 得到人們的贊美甚至仰望,似乎風光無限,一切盡在掌握 ,可是,這樣的時刻能持續多久?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嗎?你在入后的疲憊、空虛、茫然甚至抑郁,用什么來填 補?想想夜深人靜無人喝彩時,自己真的有發自心底的自 由、快樂與幸福嗎? 美國一項對242位企業家的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發現, 49%的CEO都曾經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抑郁癥 占到30%,遠遠高于一股大眾7%的患病率。過度疲勞、焦 慮、焦躁、抑郁……這些都是創業(或者事業有成)附贈 的“禮物”。 我們常常預設一個結果,卻忘了享受過程,努力大半 生,快樂幾小時……所以親愛的,幸福從來不在遠方,別 讓自己迷失在通往輝煌的途中。 幸福不要等到以后 汶川地震后,我駐扎災區做心理創傷救助時遇到過兩 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個八歲小男孩,有天他跟爸爸要顆糖吃,但他爸爸 說吃糖會把牙齒弄壞,所以不能吃。后來這個孩子又讓爸 爸帶他去釣魚,但他爸爸因為忙著打麻將也沒答應。結果 不久后就發生了地震,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孩子的爸爸怎么也想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他覺得孩 子才八歲,一輩子長著呢,以后什么時候都可以吃糖,什 么時候都可以去釣魚…… 但到最后,等來的是永遠失去了孩子。父子間的幸福 生活瞬間沒了,孩子的爸爸現在特別傷心,也特別后悔自 己當時沒有滿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總以為來日方長,但一 切都不復再來。 還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學習努力,生活上也很 節儉。她爸爸是一名老師,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才,將來 要出人頭地。所以他對女兒要求非常嚴格,不許打扮,不 許玩,就是一門心思地學習。為了讓女兒得到更好的教育 ,后來這位爸爸把女兒轉學到了離家比較遠的好學校就讀 。沒多久,小姑娘就跟爸爸說,她不想去那兒,想轉回來 ,但爸爸沒有同意,說在好中學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學。 再后來經歷了地震,爸爸再次見到女兒的時候,她渾 身是傷,安靜地躺在存放死難者的地上,早已沒了呼吸。 …… 現在有很多書是在講解概念和方法。概念和方法也很 重要。但概念和方法是別人總結的東西,不容易用在自己 身上。就好像你從來沒有做過木匠,我送你一套特別精美 的木匠工具,然后就讓你去做家具,你能做出來嗎?不能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用這些工具,怎么做家具呢?即 便給你最先進、最現代、最高科技的工具,也沒有用。 每個人最好的老師,其實就是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 無二的,每個人的經歷也都是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我們 真正要學習的東西,不是專家總結的,而是自己總結的結 果——自己總結出來的才是對自己最有效的。 我成立海藍幸福家,就是為了用一種易學、易懂、易 用、易傳播的方式,幫助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幸福教練,不 僅知道原理,更可以上手操作,真正用在生活里,讓自己 活出幸福的樣子。 就像學習做木匠一樣,跟著師傅學習各種工具具體怎 么用,學習、觀摩、模仿,并反復練習。人最快的學習方 式是模仿。在模仿中不斷練習解決碰到的問題,千萬次地 練習、學習,慢慢就真學會了,而且熟能生巧。方法也會 越來越多。 本書中大量的真實案例,不是理論,而是一個個鮮活 的生命真實地呈現。他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總有 一個片段能觸及你的內心深處,對你有所啟發。 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改變始于被感動、被觸動的那 一刻。能夠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定是觸及心扉的,而觸及心 扉的東西,一定是真實的。 距離《不完美,才美Ⅱ》出版已經兩年了,特別又經 歷了2018年——有許多變化和起伏的一年。我希望這本書 ,能夠在
感謝十點讀書的林少、廖仕健、郭巧、江小倩,與我 們一起策劃了這個可以有效助人的情緒課程;感謝問鼎堂 的精心拍攝與制作;感謝每一集故事的主人,愿意分享自 己內心的故事,以案例的方式幫助更多學習的人,并成為 學習者們的榜樣;感謝幸福家的所有教練,以及我的學生 高原、高春林、陳一鳴、白雪、王華舜、鄧芳芳、馬欣、 王麗、子墨、孫佳蕾、劉慧敏、林華、王敏敏、沈立、張 姣姣、李秀梅、楊海蓮、王婷婷、王設、陶思怡、周霞、 高牧謠、師建珍、范燕……他們為課程的策劃及服務貢獻 了自己的才華與熱情,并持續地回到生活中繼續踐行、助 人;感謝所有學習、踐行了這個課程的人們,你們每一份 痛苦的放下與幸福的增長,都是讓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 杭州愛書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號 館員登錄